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校友活动 >> 校友风采 >> 正文

学史明理 传承红色基因|唐朝英:三师首批党员,嘉禾县党组织创始人

文字:   编辑:校友网  
[时间]:2021-04-21 [来源]: [浏览次数]:

学史明理 传承红色基因|唐朝英:三师首批党员,嘉禾县党组织创始人


唐朝英(1897-1927),湖南嘉禾县人,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第17班学生,曾任三师学生会主席和衡阳地方团学运动委员长,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是三师的首批党员之一,领导了三师“驱刘”运动。在校期间,他致力于传播马克思主义,1923年在嘉禾县创建党团组织,1924年创建中共嘉禾特支,1927年被省委派往粤湘桂边区司令部任指导员。“马日事变”后,唐朝英在零陵县城被捕牺牲,年仅30岁。


革命浪潮滚滚来,为国为民寻真理

1918年秋,21岁的唐朝英离开家乡,考入湘南著名学府——坐落于衡阳湘江之滨的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。他与蒋先云、贺恕、袁痴、黄静源、雷晋乾等进步青年结为知己,共同创建进步团体——学友互助会,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。因为他们总是在湘江岸边的沙滩上集会,所以“学友互助会”又被称为“沙子会”。

湘南学生联合会

1919年6月17日,湘南学生联合会成立,唐朝英被推选为负责人之一。为响应北京的五四运动,唐朝英和蒋先云、夏明翰、黄静源等发动了湘南二十五县的学生罢课运动。接着,他和蒋先云、袁痴等又组织成立了衡阳国货维持分会,抄查日货,打击奸商,成功让日货在衡阳市场上匿迹。

唐朝英等进步学生的反帝爱国行动,引起了正在三师任教的恽代英的注意。1921年春,在恽代英的指导下,唐朝英、蒋先云等在三师成立了革命团体“心社”。为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,唐朝英等经常组织“心社”社员开展“星期讲演会”。他们还成立宣传小分队,自带行李到厂矿、乡村传播新文化,筹办工农教育。

“心社”成立之后,毛泽东来三师,组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湖南省三师支部,将“心社”成员全部吸收为团员。唐朝英成为省立三师团组织的主要领导人之一,先后担任了衡阳地区团委组织部部长和书记。

1921年10月,毛泽东再次来到三师,发展了一批党员。唐朝英与蒋先云、黄静源、蒋啸青等四人庄严宣誓,成为三师发展的首批党员之一。四人组成中共衡阳早期地方党组织的第一个党小组——中共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党小组,这为后来的中共湖南省立三师支部的成立奠定了基础。

1922年春,唐朝英、黄静源等60多位师生来到常宁水口山矿区,开展工人运动。唐朝英在这里发展了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,建立了水口山团支部。同年11月,唐朝英同蒋先云等受党组织的派遣,再次来到水口山传播安源工人运动的经验,并成功地组织水口山工人进行了为期23天的罢工斗争,把全省的工人运动推向高潮。

水口山矿罢工的胜利,激怒了湖南省长赵恒惕,他视三师学生如眼中钉,派亲信刘志远任三师校长,打击陷害进步学生,破坏学生革命活动,开除唐朝英、袁痴、黄静源等53名学生的学籍,并勾结衡阳军阀进行武装镇压。唐朝英等率领71名学生代表赴长沙向湖南省政府请愿,并在《大公报》发表《唐朝英启事》,得到各界声援。省教育司最后不得不将刘志远调离三师,并恢复被开除学生的学籍。


回乡传授新思想,珠泉亭下明心志

1921年暑假,唐朝英与同县同学黄益善回到嘉禾,在太平庵举办星期夜校,向家乡群众宣讲新文化、新思想,传播马克思主义。

为了点燃家乡的革命烈火,唐朝英与12名嘉禾籍同学于1923年5月回到家乡,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小组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嘉禾支部,并以新文化研究作为掩护,开展革命活动。他们还成立了文化书社嘉禾贩卖部,明确提出以“改造自己、改造社会、牺牲个人利益、谋求群众幸福”为宗旨,大力推销进步书刊。

郴州嘉禾县

1924年,他回乡与黄益善等创建了嘉禾第一个党支部一一中共嘉禾特支。嘉禾城北有一口清泉,泉边建有一座亭子,名叫珠泉亭。有一位县令曾题联:“逢人便说斯泉好,愧我不如此水清。”唐朝英等经常在此聚会,他常对同学们说:“古人尚且希望自己清廉,我们共产党人,心灵更应该像泉水一样纯洁。”

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,唐朝英受命重赴衡阳,联络湘南各县的革命活动。负责工运工作,还主办了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。


不畏艰险勇赴任,一腔热血为革命

1927年5月,长沙马日事变发生后,唐朝英受中共湖南省委的派遣,担任湘粤桂边防司令部特派员。由于形势骤变,情况不明,有同志劝他暂缓前往的计划,而他认为干革命就要冒风险,于是日夜兼程赴任。不料叛徒告密,唐朝英在抵达零陵(永州)的当晚,就被许克祥逮捕。

唐朝英被捕后严词痛斥敌人以高官厚禄利诱的行为。面对前来劝降的敌团长,他斩钉截铁地回答:“砍头容易回头难,共产党是杀不绝的!要我回头,除非潇水倒流!”

1927年5月下旬,唐朝英在永州浮桥上就义。他在牺牲前高呼:“打倒国民党右派!中国共产党万岁!”残酷的敌人将唐朝英杀害后,又把尸体砍成五块,抛入潇水河中,让浪涛卷去,此时的唐朝英年仅30岁。